香港學思達翻轉報告(10月13日)

今早,終於確定2017年2月6至8日連同幾位同事前往台北參加崇建老師的「心教」培訓課程,對我而言更是充滿期待,不講自己快要成為爸爸的需要,就以今天上課為例,有一位同學轉身跟另一位同學聊天,未有專心完成我的問題,我隨即向他發出一句警告,他臉色亦隨即變黑,而我即時已知不妙,便問他:「是否老師怪錯你了?其實你是轉身請教同學。」他沒有直接回答,只是點點頭,並沒有再發聲,一直到下課。可見在學思達的課堂裡面,老師常常面對學生的不同行為,如何應對就是崇建老師希望傳授給我們的寶貴學問!(附上最近一次台灣舉行的論壇,有輝誠及崇建老師的同場分享報導)

放學後,遇見我的學生Kathy Wong,她現在是通識及教育學系大一學生,希望將來成為一位老師。可能我自己都是一位校友老師,自然地會鼓勵她畢業後回來一起做同事,當然這是上帝的帶領,但我可以做的是開放自己的課堂,跟她分享一些好書等。今天,我先送她一本《為未來而教》,還有葉丙成教授的親筆簽名,我覺得書名很適合這位準教師,因為她真的為未來而教哦!當然葉帥的翻轉經驗亦很有用,不過將來是否這個操作模式,相信不一定了!為未來而教,提醒我們要不斷更新而變化!

返回昨天,我先後走到多年好兄弟Joe Choy的生物課以及教學非常認真Heidi Li的英文課。Joe上課前已跟我談及課堂的設計,所以我在課堂裡面都不感陌生,也可以多想一想學生如何學。至於之後的英文課,我選擇跟學生一起坐,多聽聽他們的討論及反應。事後老師問我,她的課堂是學思達嗎?我的回答是:

自學:你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資料、例子,目的都是想學生有系統地輸入,想一想,如果你若沒有派發講義,單靠你用ppt講解,可行嗎?(註:多想學生需要甚麼學習材料)

思考:講義裡面有很多要求學生發現、比較、判斷的問題,這些都是要思考。(你想講甚麼,就問甚麼)

表達:經過以上的閱讀及思考,老師如何得知學生學懂?老師邀請同回答,或者跟住要親自寫作,這些都屬於表達。

為何沒有提到操作的步驟及形式?我的回答是:

我提出的很多意見都只不過是建議,沒有絕對的做法,也跟老師的風格有關。你要我好跟你一樣,我做不到;反之,你亦不太習慣。希望大家明白學思達有理念及形式,我們教的是不同學科,形式自然不一樣,但理念可以是相同。而開放課堂就是讓人看見同一理念下,有各式各樣的做法!

近來遇見Tompson Lee,彼此都提到不少教學現場面對的困難,有時都不知如何應對。但分享過後,知道有很多同路人,這不是很大的鼓勵嗎?

Leave a Reply

Scroll to top